買投資型保單 謹記3大考量

時報資訊網 更新日期:2008/05/14 09:30 【工商時報 陳欣文台北報導】

 投資型保險從2002年問世後,市場占有率就一路攀升,從2003年的25%、2004年的37%、200539%,到2006年甚至占新契約保費的一半,今年變額年金持續熱賣,火紅程度可見一斑。只是市面上投資型商品琳瑯滿目,讓人眼花撩亂,一般民眾如何知道箇中差異?在購買投資型保單時,有哪些層面是消費者需要考量的呢?

 第一:你需要保障還是儲蓄?

 國際紐約人壽投資長李志堅表示,投資型保單功能主要在能買到高額保險,目前投資型保單的平均保額約在150萬到170萬元左右,比傳統保單高出許多,缺少保障的民眾更應選擇投資型保單。

 第二:收費方式是前收或後收?

 投資型保單依收費方式可分為前收與後收兩種。兩種收費方式最大的不同,在於前收型保單首年會先收取50%至100%不等的保費費用,剩下的金額才拿去投資。

 至於費用後收型的投資型保單則是在第一年就將保戶投入的資金百分之百拿去做投資,但是相較於前收型,後收型多了保單月管理費與提前解約費。後收型的投資型保單並非不收費用,而只是將收取費用的時間點往後移。

 民眾可依據自身購買狀況與需求,衡量該選擇收費方式是前收型還是後收型的投資型保單。一般而言,繳費年期較長選擇前收型比較划算,繳費年期較短則選擇後收型比較划算。

 李志堅建議,針對中高齡退休族群或是有特定理財目標的民眾,可以考慮選擇後收型的投資型保險商品,至於「忠誠度」較高,例如繳費可達20年以上的,則可以考慮買前收型的投資型保單。

 第三:投資標的屬性是否多元?

 許多人都存有一項疑問,投資型保單雖然可以連結投資標的,但那跟直接購買基金有什麼差別呢?

 對此李志堅表示,其實差別就在於一般在購買基金時都會設有門檻,也就是可能要每月花上3千元、甚至5千元才能買到一支基金,這對於預算不高的人來說,等於是只能選擇單一的投資標的,不容易達到分散投資的效果。多元指的不是可連結的基金數量而是基金屬性,也就是要重質而不重量。畢竟投資標的不夠多元,或是表現不穩定,就算連結基金數量再多,也無法提供穩定且良好的投資報酬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o的理財資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