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價、物價 衝擊亞洲經濟成長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08/05/27 04:09

編譯盧永山特稿

亞洲經濟成長強勁,對美國成長放緩展現相當程度的免疫力,卻也得承受強勁成長的副產品,即高油價和商品價格。中國和印度經濟強勁成長,已刺激全球原油需求,使國際原油價格升至130美元之上,金屬和穀物也頻創新高紀錄。

天然資源生產國將出售天然資源所得,用於向亞洲進口產品,美國等已開發市場則因次貸危機爆發,對亞洲產品的需求降溫。

根據統計,去年亞洲的出口產品有40%流向美國、歐洲日本,低於2000年的近50%;在此同時,亞洲對俄羅斯的出口成長近60%,對中東的出口成長35%

以中國為例,里昂證券駐上海的分析師羅斯曼估計,非洲、中東和拉丁美洲向中國購買的產品多於日本,佔中國出口成長的20%,為美國的四倍多。

但對亞洲地區而言,經濟成長和通膨的平衡正在改變,尤其油價已經漲至紀錄新高,多國政府被迫提高油價,讓消費者負擔更多能源成本,冒著可能引發社會不安風險。

中國和馬來西亞排除現階段漲價,但整個亞洲地區面臨通膨升溫的後果,且通膨水準可能創1997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以來最高。

雷曼兄弟日本以外亞洲經濟學家蘇巴拉曼表示:「日本以外亞洲國家的高通膨持續愈久,對經濟成長就愈不利。」蘇巴拉曼表示,如果政府吸收油商和食品商增加的成本,貿易和財政平衡將會惡化;如果企業那麼做,毛利將會縮減;如果企業將增加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消費者的購買力會受到影響;如果勞工要求調薪,通膨可能惡化,引發更緊縮的貨幣政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o的理財資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