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人民幣賺匯差 還不如台幣定存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08/06/17 04:09
記者藍鈞達專題報導
7月民眾就可持新台幣到銀行兌換人民幣,許多投資人看中人民幣升值行情,希望從中賺點匯差,然而,行庫主管提醒,人民幣有其特殊性,可能沒想像中「有賺頭」。
第一銀行金融市場業務處副處長周慶輝認為,如果要買人民幣投資,必須知道,國內銀行都沒有開辦人民幣的定存業務,如果將新台幣換成人民幣,就必須付出無法賺取新台幣利息的機會成本;以目前台銀一年期的定儲利率為2.7%來看,投資人民幣的「最低獲利標準」,一年必須賺2.7%的匯差,否則不如存新台幣定存。
但匯率難以預測,何況人民幣還是管制貨幣,中國人民銀行對匯價仍有一定的干預能力,升貶並非全為市場因素,投資必須承受風險;此外,人民幣今年以來兌美元升值超過5.5%,周慶輝認為,將來要大幅升值很難,頂多緩升。
至於人民幣只能購買現鈔,外幣現鈔牌告匯率多半較差,加上國內銀行人民幣來源為外銀至世界各地收購,成本不定;萬一國內真有搶購熱潮,在物以稀為貴的法則下,勢必反映在銀行換匯牌告上,這也是民眾買人民幣現鈔所需面對的問題。以美元為例,台銀美元現鈔與即期的匯率就差1.42角,如換一萬美元(約30.5萬新台幣),就差1,420元。
行庫主管並且提醒,放一堆現鈔在家,更有保存甚至防盜成本等,即便有點匯差可賺,但沒利息又擔心受怕;更何況,萬一人民幣改版,在兩岸沒有清算機制下,國銀可能拒收,民眾要處理變得相當麻煩。
周慶輝認為,除非手中握有太多新台幣,放到銀行生利息會超過27萬元的免稅額,但又習慣持有現鈔,不喜歡投資外幣,否則不要考慮買入人民幣;或者是有實質需求,例如長期往返兩岸的台商,先買入人民幣,就算投資不順利,也有用途。
被點名為第一波開放名單中的元大銀行副總經理黃永昌認為,初期國人會有好奇心,但之後不見得會有大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