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金500億資源基金爆紅 3個月大賺15%
時報資訊網 更新日期:2008/05/14 09:40 【工商時報 林志昊台北報導】
儘管國際油價在這兩天已微幅下滑,但在通膨問題已經取代次級房貸問題,成為全球經濟的當紅議題之後,儘管商品價格已處在高點,但國內投信依舊打鐵趁熱。法人指出,商品投資價值長線無虞,但國人在相關基金的投資上,對於單一主題的基金,最好不要加碼太重。
其實,受高通膨影響,抗通膨商品現在已成了投資界最熱門的對象;而且這種現象,並沒有隨著商品價格本身的上漲或下滑而出現降溫,像才剛進場不到3個月的德盛安聯全球農金趨勢基金,現在又計畫再度追募100億元。
另外,本土投信也不甘示弱,像元大投信也計畫發行資源型的傘型基金,準備募集全球礦金基金、全球農業商機基金與全球新能源基金,募集額度高達300億元。
若再加上募集中的永豐環球趨勢資源基金,以及新光投信剛取得總代理的德意志神農基金,預計近期至少會有超過500億元的金額,會再度投入全球商品市場。
據普羅財經網的統計,資源型基金近期績效表現的確出色,若以中國在2月初發生雪災至今的3個月計算,相關資源型基金在近3個月的績效,前10名都要超過15%,像布局在黃金、能源、農產品等多元主題的霸菱全球資源基金,近3個月績效高達19.04%、德盛得利全球資源基金也高達18.88%,至於荷銀原物料基金與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等,報酬都超過16%。
不過,這一次的四川地震,對原物料的走勢是否會有推升作用?玉京財經執行長汪傑民表示,就原物料的投資後市觀察,今年年初雪災對中國的影響,遠比這次的地震要大,但這一次的地震,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並不嚴重,所以原物料類股不會出現像年初雪災過後一樣大漲的行情。
保德信投信也指出,也因如此,BDI指數或是原物料類股也不會因為一場地震再度大漲,但新興市場對之的需求提升卻是不爭的事實,所以相關基金後市仍看好。